家長自控手冊 — 當孩子出現行為差異(二)

家長自控手冊 — 當孩子出現行為差異(二)

當孩子出現行為差異時:停一停,想一想

孩子出現情緒或行為差異時,家長普遍立刻處理;然而當下的冷靜卻是十分重要。本處臨床心理學家提議家長:此時嘗試停一停、想一想,面前的孩子現在發生甚麼情況,需要處理的到底是甚麼:「照顧他的情緒?給他發洩的空間?保護他讓他不會因丟東西、衝出馬路等而發生危險?」等等。家長往往一開始很清晰自己要處理甚麼,但真正處理時卻容易被孩子牽引情緒,忘記最初的目標。家長因孩子的問題而產生的想法,更易令家長情緒變得失控。

面對孩子的不合作,家長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有這樣想過嗎?

「孩子現在不聽話,長大以後怎麼辦?」

「他明知道我會生氣的,肯定是故意要惹怒我!」

「孩子長大後會很反叛、不尊重我嗎?」

「其他人會怎樣看我這個家長?覺得我不合格嗎?認為我很差嗎?覺得我不懂教孩子嗎?」

一般人在情緒波動時也不容易在短時間內冷靜下來。大部份家長也知道當下孩子需要空間去表達、發洩,再逐步平復孩子的情緒。但當孩子不合作時,家長容易有以上的想法,或是把孩子的表現等同自己的成敗得失。結果是,大部份家長會要求孩子在短時間內平復、安靜,做不到卻怪自己不濟也怪孩子不乖。這些想法容易激起家長更多的情緒,忘記了此刻要處理的目標,反而變成與孩子的角力。家長需要察覺自己容易被這些想法牽引情緒,平時多去留意疏理。當察覺到這些想法出現時,家長可以稍作深呼吸,可提醒自己需要放下種種想法和批判,並先將專注力放在孩子身上。如發現自己的情緒開始激動,適當的停止、離開或找其他人幫助,也許是更好的方法啊!切記,家長你心平氣和,才能好好處理孩子的事情,幫助他們成長。

原文摘自《愛羣通訊》